運營商的遠慮與近憂:智慧家庭“生態場景”的構建

时间:2025-11-02 17:37:53来源:趣盤作者:房產
  導讀:客廳經濟、大屏娛樂、智能家居......與智慧家庭緊密相關的概念近兩年成為熱詞。據Markets and Markets數據統計,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在2022年將達到1220億美元;研究機構Juniper Research預計,2018年全球智慧家庭市場規模將達710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占比將達32%。

  無論是網絡技術的完善程度、網絡載體的發展,還是信息化水平、家庭網絡的進步,都推動著智慧家庭成為下一個重要戰略市場。尤其進入物聯網時代,智慧家庭顯得愈發重要,互聯網企業、家電企業都在加速布局,而三大通信運營商近兩年來的戰略布局,也越來越多的透露出其對智慧家庭的決心。不過,智慧家庭作為一個具有巨大前景的新興市場,贏得先機與主動,對運營商來說卻也並非那麽容易。



  動作

  隨著智慧家庭市場前景的顯現,國內幾大運營商的動作也在逐漸加快,僅從剛剛過去的2017年就可以看出許多端倪。

  2017年,中國電信在推進轉型戰略3.0,構建大視頻、大連接智慧家庭生態體係上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和成果,重點打造連接樞紐,營造開放生態。2017年,中國電信分別與小米、阿裏巴巴、東方明珠等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其中智慧家庭是很重要的一項發力點。

  中國聯通則大力打造“智慧沃家”品牌,搶占智慧家庭,2017年,從“智慧到家”的推出,到“互聯網家”平台暨“千兆到家”計劃的推出,再到“聯通在線”正式揭牌成立,可以看出中國聯通開展智慧家庭業務的腳步正在加快。

  2017年也是中國移動積極推進實施“大連接”戰略的一年。除了智慧家庭解決方案的“核心設備”魔百盒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在11月的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發布自有品牌智能電視T1,與此同時還啟動了139合作計劃。這些都成為其“大連接”戰略的關鍵步驟。

  可以看出,在固網寬帶競爭接近觸頂,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迅速興起並得到應用的時候,智慧家庭給運營商帶來了一個新的機會與發力點。

  現狀

  無論是用戶規模還是技術,運營商布局智慧家庭具有天然的優勢,同時也任重道遠,而運營商也都有其各自難念的經。

  對中國聯通來說,2017年,寬帶是硬傷。FTTH是智慧家庭業務的基礎,但從前不久公布的運營數據來看,2017年聯通寬帶用戶僅12月份就流失了96.4萬人,全年累計僅增加130萬人。在固網寬帶方麵,麵對電信的“老大”地位,以及移動的大力追趕,中國聯通還是有一場硬仗要打的。

  對中國移動來說,在電信、聯通都已經擁有IPTV牌照的情況下,其電視業務的不確定性也是其進軍客廳大屏的一個不利因素。IPTV作為運營商在客廳大屏的布局,除了提供基礎視聽服務之外,未來勢必還將更多地與健康、教育、安防等聯係起來,甚至形成智慧家庭的中心入口。不過,從中國移動發布自有品牌電視,2017年固網用戶淨增3506.2萬戶,電視智能終端設備招標數超過了5500萬台,可以看出其在客廳生態的野心。

  相比於其他兩家運營商,中國電信各方麵的表現都相對穩定,不過對於智慧家庭這片藍海,中國電信也同樣需要更多的探索。從中國電信把智慧家庭生態圈作為轉型3.0戰略中重要的部分,可以看出其發力智慧家庭的信心。

  破局

  無論如何,智慧家庭前景已經顯現,重要的是運營商采取何種措施把握當下,布局將來。

  其一,在於與各方參與者的競爭。

  作為一個新興市場,互聯網企業、家電企業都迫切地想要從智慧家庭市場搶占地盤,目前運營商並未形成絕對的優勢,尤其在於對市場的反應速度、用戶體驗的精準把握上,與一些互聯網企業相比還有很多不足。對運營商來說,急需鞏固寬帶和電視這兩道“城牆”,並加快智慧家庭其他方麵的戰略布局。

  同時,提升服務也是為智慧家庭相關業務創造更多價值的關鍵,更是讓用戶進入智慧家庭的有效手段。智慧家庭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在這種市場環境中,如何更大限度地利用自身優勢與其他企業產生差距,是運營商們需要思考的。

  其二,當下的智慧家庭缺少真正有吸引力的抓手。

  雖然智能冰箱、智慧空調、智能監控等智慧產品代表著未來趨勢,但當下許多產品並非市場剛需,尤其在國內市場,用戶粘性較差,很多產品還沒有得到大規模應用。此外,安全問題也是導致智慧家庭發展不樂觀的重要因素,美國寬帶家庭的一項調查顯示,47%的用戶會覺得他們的個人資料會受到安全連接設備的威脅。

  而造成這些情況的主要原因,還是要歸結於“智慧”一詞多是停留在較為簡單、初級的層麵。甘肅萬維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在線服務事業部運營總監魏瑗曾在論道上表示,“現階段智慧家庭發展的主要矛盾是用戶日益增長的對智慧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落後的現狀之間的矛盾。”未來很美好,但是對於發力智慧家庭的運營商來說,解決眼前的問題似乎更重要。

  其三,在於智慧家庭“生態場景”的構建。

  顯然,無論是客廳大屏,還是智能音箱,智慧家庭的價值產生並不在於其中某一點,“生態”才是關鍵。魏瑗曾表示,“真正的智慧家庭是以用戶為核心,產品為依托的一體化、場景化的服務。它一定是像我們買房裝修一樣,從用戶之前的產品購買體驗,到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方案,甚至是一些後續的服務”。用戶需要的是一整套智慧家庭係統化的服務,無論對於運營商還是互聯網企業來說,“生態”才是未來。

  而生態背後的支撐,是平台的搭建,這就需要運營商開放能力,多方聯合產業鏈參與者,完成從點到麵、從單品到生態圈、從產品到服務的成熟生態,尤其是2017年開始,三大運營商加大了其平台的布局。但這隻是開始,接下來的成果如何,還要看其具體的實施。

  機會擺在眼前,智慧家庭必然少不了運營商的參與,而未來運營商能否扛起智慧家庭的大旗,或者將來在智慧家庭中承擔的角色會有何種變化或突破,還需要更多的觀望。在即將於5月9-10日舉辦的西安論道上,對智慧家庭的探討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議題,屆時將有來自包括運營商在內的產業鏈各方的參與、交流,敬請期待。

相关内容